两年前广电系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高层对于内部有线、无线、卫星之间的用户争夺感到不满,有线用户逐年下降,都去了哪里?IPTV和OTT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是近年急剧增长的卫星用户已经达到了8000万,这些用户都来自哪里?恐怕有线也“贡献”了不少的份额,可是按照总局原本对无线、有线和卫星的定位,无线覆盖农村地区,有线覆盖城市用户、卫星应该覆盖的,是无线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广电内部的这种“同室操戈”,虽然不是总局提出建设“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的唯一原因,却是初衷和起因。
更重要的原因显然是来自产业发展的需要,电信的有线无线资源都握在一个运营商手里,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全国性的互联网和电信业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广电如果还想在未来有一席之地,在基础广电业务的基础上,发展互动视频、宽带,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就成为当务之急。
恰在此时,700MHz这个黄金频率因为组网成本低、覆盖范围广、传输质量高成为电信眼里的肥肉,在工信部组织的数次会议上,双方交锋激烈,尽管后来广电在争论中略占上峰,但是电信对700MHz的觊觎,让广电寝食难安,用广科院邹峰院长的话来说,“广电如果自己再不进行700MHz的开发,恐怕很难保住这个黄金频率了。”
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试验终于在四个省开始进行,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到今年6月底,试验将结束,试验结果据说是相当不错的,组网的技术指标得到验证,提供的业务也得到验证,在南京这两日正在进行的传媒产业紫金论坛上,邹峰院长对试验情况进行了一些介绍。
3GPP组网
实际上,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的关键在于无线网络,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进行无线组网是业界关心的重点,邹院长表示,“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技术生态环境更重要。”广电曾经有过不少技术创新,但是因为产业链不成熟,有多少呕心沥血的技术创新曾经夭折在摇篮中, 让广电人痛心疾首!这一次的融合网无线组网因此采用了3GPP方案,同时,在制式选择上,无委会也曾经约谈总局广科院,建议考虑自主知识产权的TDD方式,但是,考虑到TDD产业仍不成熟,此次广电融合网试验仍采取了“TDD、FDD、802.11”易构方式,在城市的广域覆盖上,采用产业最成熟的FDD技术方案,而在热点及扩容上采用TDD,以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在近海和边远农村,采用802.11WiFi长距离无线传输方式,跟进国际上最具前景的技术。
频率划分
融合网试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技术考虑就是频率的重新规划和划分,四省试验均采用了8MHz的频宽,尽管业已证明,未来很多业务的开展,采用8MHz可能都会捉襟见肘,但是考虑到广电频率使用的历史,特别是现有设备的技术指标,8M都是最合适的选择,未来将支持两个或多个连续8M组成的16M或其他带宽作为基本带宽。据说最近北京上海上报总局的试验方案,选择和电信组网一致的20M上行、20M下行作为频率带宽,虽然在华为中兴等大设备供应商的设备采购上扫除了障碍,但是却为广电自己现有设备的延续使用埋下了重大隐患。
运营主体
可以说,广电建设融合网,是未来成为第四大运营商的重要布局,那么,到底是电视台、有线运营商还是卫星将成为融合网的运营主体?此次邹峰院长也明确指出,此运营主体将花落有线运营商,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广电系中,只有有线曾经有过运营经验,也只有有线,才有不靠国家的自我投资能力,尽管和电信相比,有线的体量仍过于弱小,但是在近年的商海沉浮中,在国网拿到基础电信牌照后,一个谨慎的规划仍有可能让广电系在和电信的博弈竞争中有立稳脚跟的可能。
下一步工作
到6月底,四省前期试点工作就将进行验收,邹院长透露了融合网的下一步工作:
1. 制定融合网系列标准、发布融合网白皮书。
2.跨域业务示范:所谓跨域,就是将此前试验中各自独立的网络进行跨省互联。
3.东奥融合网覆盖: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上,进行河北和北京的冬奥会节目传送融合网覆盖。
4.物联网内陆港示范:在融合网的业务目标中,窄带互联网业务被重点提出,所谓窄带互联网,多指物联网,广电认为自己在此方面的开展更具优势。
5.平原多人口地区业务示范:对于人口众多的平原地区,频率的使用、信号的干扰都更加严重,如何实现融合网的高效运行就显得尤为困难,此前四省实验中采用的无线电自适应感知技术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6. 近海环境融合网广播电视业务覆盖。
700MHz频率的使用是广电融合网的关键,而融合网是广电能否成为第四大运营商的关键,融合网是广电的一场自救运动,700MHz是这场自救中的一张底牌,这张底牌将确保广电无论在怎样糟糕的情景下,都能数倍提高自己的身价。
来源:科讯网